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旧版网站>>校园文化>>正文
《中国教育报》:传好志愿服务接力棒——记安阳师院学生黄云和他的“焦融育苗”支教团
2016-07-22 16:44  

《中国教育报》2016714日报道: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07/14/content_459892.htm?div=-1

 

从一个人到带领一支团队,到影响一所学校;从最初的3000元,到后来的10万元,再到如今的“一对一”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机构……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学生黄云和他的“焦融育苗”支教团,用青春的责任与担当托起了410名瑶族、苗族、侗族儿童的上学梦。

 519日,黄云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会上,安阳师院下发了《关于授予黄云同学“弘扬安师精神、知行合一楷模”特别荣誉奖的决定》,并号召全校学生向黄云学习。

黄云,一个地道的苗寨娃,出生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几次险些辍学,他都在自己的努力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坚持了下来。2012年高考,黄云考入安阳师院,成为村里走出的第3个大学生。

高考结束后,黄云和同学一起自费在县城租房,对喜爱美术但家庭困难的10名学生进行了20天的免费培训,自此走上志愿服务之路。

大一暑假,黄云和3名高中同学相约到融水县白云乡林城村小学支教。他们想给孩子送点“礼物”,却苦于没有钱。黄云冒着炎炎烈日,挨个儿走访街铺,拉赞助,寻求帮助。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筹到3000多元善款,全部买了学习用品送给贫困学生。

黄云到贫困山区支教的事情引起了安阳师院团委的关注。2013年秋季开学后,在学校举办的“实践归来话感受”活动中,黄云作为典型代表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更多的同学听。

大二夏天,还没到放暑假时间,传媒学院吴杰彬、美术学院吴倩、数学与统计学院李圆圆等学生就主动找到黄云,想和他一起去广西支教。最终,黄云组建的“焦融育苗”支教团作为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获得立项,来自全校20多个院系的1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谈起团队名字,黄云说:“之所以叫‘焦融育苗’,就是希望全社会都来聚焦融水苗寨的基础教育。”

“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我知道山里的孩子也有梦想。我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更多的山里的孩子实现梦想。”黄云说。三年来,黄云带领团队陆续到融水县6所小学支教。除开设英语、音乐、舞蹈、普通话等十余门素质拓展课程,由于支教团的到来,山里的学校有了第一次“中国梦”宣传、第一次绘画作品展,有了正式的升国旗仪式、正规的运动会……在黄云和支教团大学生的帮助和引导下,孩子们点燃了人生的梦想。

支教过程中,黄云和同学挑着爱心物资在泥泞的路上摔过跤、被荆棘划伤过,但他们像真正的山区教师一般,每天自己动手生火、烧地锅、做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远山如黛,山山相望。在融水县20个乡镇中,居住着瑶、苗、侗、壮等多个少数民族,“焦融育苗”队员的活动已涉及5个乡镇、10个地方、6所小学、5个民族,累计捐赠物资6万余元,受益学生410人。为此,黄云获得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焦融育苗”支教团入选2015年“全国最佳实践团队”、河南省2015年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特别奖。

从一个人,到带领一个团队,到影响一个学校,黄云点燃的志愿服务的小火花越燃越旺。

2013年暑期黄云首次到广西支教起,安阳师院每年都把广西支教团作为学校年度固定帮扶项目,制定了四大帮扶计划:“爱心书包计划”,联系爱心企业,为孩子们募集书包、文具、体育用品;“普通话推广计划”,捐赠音频、视频、读本,在当地推广普通话;“金色书屋计划”,发起图书捐赠,号召大学生捐献图书;“一对一帮扶计划”,与150余名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解决其学习、生活困难。

“黄云今年就要毕业,但是我们会组织一届又一届学生,把他的接力棒传递下去,让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薪火相传。”安阳师院党委书记纪多辙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