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部署,结合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我校积极开展以“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专题实践+返家乡自主实践”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聚焦理论宣讲、党史学习、乡村振兴、成就观察、民族团结、沿黄实践、社会治理、甲骨文化传承等专题,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青春向党记于心,民族团结践于行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聆听初心”民族团结实践队通过视频语音或文字整理、影像素材收集的方式,线上视频、语音采访近几年我校参与西部计划志愿者现状,梳理他们的成长故事、西部见闻、重温初心、民族团结故事等。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打牢我校师生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基础,鼓舞更多青年参与到西部计划中,将青春力量融入到西部发展的脉搏。
共护母亲河,引领绿风尚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多支实践队通过拍摄公益广告、微电影等文化产品,积极推动全民参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河小青”豫见青绿队将活动分成黄河调研、微课录制、路人访谈及线上、线下宣传等板块,拍摄地理位置介绍、水位测量、水质研究、居民采访等相关视频,进行保护黄河相关知识的宣传,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保护黄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从自我做起,树立保护生态文明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河小青”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践队,开展了以“蓝之拾”“蓝之行”“蓝之梦”“蓝之访”“蓝之秀”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通过主题宣讲、专题授课、实地考察等形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牢记青春使命,投身基层实践
聚焦基层团组织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防汛救灾、禁毒宣传、消防安全、移风易俗、“四点半课堂”“智慧助老”“四防”普及教育、“青春自护·暑期安全”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情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六个一”工程等,积极开展乡村和社区治理相关实践活动。青青禾苗支教团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为社区的孩子们呈现了一节节精彩课堂——既有写作课、数独课等文化课,手工课、绘画课等艺术类课程,还有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课程。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体验,助力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温暖春芽”七彩梦想支教队通过七彩小课堂,让学生们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以及生活常识,宣传防溺水工作,以及普及科学小知识;书法课堂和防疫课堂等,让小朋友们充分掌握防疫常识,并且感受到书法的趣味和文字的魅力等。
传承甲骨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精神,围绕甲骨文文化传承与推广主题,深挖和研究甲骨文历史思想、文化价值,充分展现甲骨文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将甲骨文文化基因根植青少年心灵。“童心向党,筑梦成长”豫才支教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甲骨文特色课程,通过书写甲骨文、认识甲骨文表情包、合成甲骨文画等方式,调动孩子们对甲骨文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在妙趣横生的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小朋友们了解和爱上甲骨文。“甲骨文文化传承与推广”调研队成员充分结合所学专业,利用计算机程序语言、绘图工具、PS软件等积极开展甲骨文文创设计,并通过录制微课、微视频扩大甲骨文化网络影响力,开办“甲骨文识字兴趣小课堂”普及甲骨文知识,帮助孩子们领略古代汉字的独特魅力。
学校始终把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机制,深化社会实践内涵式发展,“2+3+N”社会实践思路进一步深化,逐渐形成了实践主题聚焦、成果导向鲜明、育人实效明显、品牌影响力显著的实践育人格局。安师青年深入基层、探访民生、了解国情,服务群众,展现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奉献祖国的优秀青年风貌,实践活动被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安阳日报》、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百余家媒体报道,微博、微信平台转发、推送16000余条,阅读关注总量达600余万次。